湖南科技学院发展规化处
  今天是
当前位置:首页 » 高等教育研究

高等教育研究

点燃学生的梦想

来自:站点 时间:2015-06-05 浏览:89字体大小:

 教育从来就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专项工程,而是承载着民族希望的百年大计,是实现“中国梦”的基础舞台。从百年前梁启超的“少年强则中国强、少年智则中国智”论断,到当代的“钱学森之问”,历史一再告诉我们,只有点燃一个又一个中国人的梦想,尤其是每一个学生的梦想,才能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。点燃学生的梦想,教育无疑肩负着神圣使命。而点燃学生梦想的教育,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高质量教育。

然而,在日常生活中,学生家长聚在一起最喜欢谈论教育质量,他们普遍认为,考试分数高就是教育质量高,升学率或就业率高的学校教育质量高。于是,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孩子教育上拼命地加码,一掷万金选择名校,一掷万金选择课外辅导,一掷万金购买学区房……当问他们为什么如此舍得花钱时,答案是理直气壮的——为了孩子获得高分、升入好学校,将来找到好工作。

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高质量的?什么样的学校教育质量高?对此,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答案。法国人的回答是,“让学生懂得生活”。英国人的回答是,“不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负担”。美国人的回答是,“不要试图让学生记住你传授的全部知识”。日本人的回答是,“自由发展,创造思维”。不少中国人的回答是,“学生学习成绩好,学校的升学率或就业率高”……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。在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国家教育质量标准,又面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艰难转型时,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纠结不清,让国人陷入了迷茫、焦虑和无奈的困境。

可是,当我国学校把考试分数、升学率或就业率看成是质量的核心加以追求,并陷入到“应试主义”或“就业至上”窠臼中的时候,不仅没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,反而损害了完整而丰富的教育过程,损害了学生的全面发展,最终损害了教育质量。毕竟,教育质量评价不像普通商品的比较,只要严格按照一个标准认定即可。考试分数、升学率或就业率只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外显功利性标准。当人们在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物质富裕,却又面临着幸福何在的精神困扰时,很难说我们的教育是高质量的。其实,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,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。教育是否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,才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内在超功利性标准。

教育规划纲要提出,“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、适应社会需要,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。”人们对教育质量的期待,不仅可以使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升学或就业能力,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、丰富的个性、良好的品格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感、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等。笔者对教育质量的最大忧虑,不是部分国人一味地追求考试分数、升学率或就业率,而是大部分国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熏陶中,逐渐失去了对教育质量本质的探索精神,进而失去了对教育质量高低的判断力,习惯性地追逐考试分数、升学率或就业率,并以此来肯定自我享受过的所谓高质量教育。应该清楚,我国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,教育评价必须从功利走向人本、从选拔走向成长,引导学校把培养具有丰富人性的人或未来公民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,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,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只有当教育扬弃了停留于外显的功利性追求,把重点转移到内在的超功利性追求时,才会有真正的质量,也才会达到高质量。

我们期待的高质量教育,一定能点燃学生被应试教育泯灭的梦想,教会学生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,思考以前应试时没有思考过的问题,想象以前应试时没有想象过的事情。梦想启航,路在脚下,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。只要学校切实扬弃急功近利的教育目标,改革工具理性的教育方案,调整实用主义的教育内容,改变灌输知识的教育方式……引导学生肩负起“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”的人生使命,“为一大事来、做一大事去”的人生气魄,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吾庐独破受冻死已足”的人生胸襟,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人生情怀……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富强、民族复兴、人民幸福紧紧相连。

  (作者刘尧 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、教授)

  来源:中国教育报

地址: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     邮编:425199     电话:0746-6383698
版权所有:湖南科技学院发展规划处(研究生工作处)     备案:湘ISO60001备     后台管理